栏目分类

热点资讯

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网上最正规的快三平台最高邀请码 > 新闻动态 > 怎样才能摆脱骨子里的不自信?

怎样才能摆脱骨子里的不自信?

发布日期:2025-07-05 21:06    点击次数:124

这是我原创的第890篇文章

我们总是说要自信,可是很少有人真的教过我们:到底该怎么做,才能变得自信?尤其是那些农村出来的孩子,一进大学就像被丢进了另一个星球。

图片

别人谈笑风生,你沉默寡言;别人轻松搞定的事,你要反复琢磨才敢开口;别人被表扬一次就能底气十足,你即便考第一也不敢说“我很厉害”。你骨子里不信自己,不是因为你真的不行,而是你从小长大的环境,让你压根儿就没学会怎么相信自己。而这种自卑感,一旦渗透进你的行为模式,你的人生就会像打了折扣一样:你不敢争取,不敢表达,不敢走上前。于是你越来越“老实”,越来越“懂事”,越来越“配合”,直到你自己都快找不到自己了。

为啥?

不是他们“没得用”,而是“没人教”。

农村的孩子,在成长过程中接触到的人少,社交场景更少,大多数时候活在一个“熟人社会”里:

邻里关系讲的是情分,不是利益;

说话是模糊的,不是直白的;

表达要谦卑,要藏着掖着,最好不要锋芒太露。

所以他们从小的本能是:低调、回避、不冲突。

可是当你进入城市,进入大学、进入职场——这一套规则就彻底失效了。

你需要主动表达,学会拒绝,学会站在台上说话,甚至要懂得如何抢资源、争机会。

你从没练过,所以自然不会。

你害怕被否定,被冷眼,被笑话;

你一旦表达失败,就会迅速退回沉默;

你哪怕有能力,也因为不会包装和沟通,被默默埋在角落里。

这就是农村孩子的“开局劣势”,没有社交经验的积累,没有掌控陌生场景的肌肉记忆。

图片

我见过太多这样的农村孩子。

他们靠做题进了985,内心是有傲气的。

毕竟这一路拼杀上来,靠的是自己,是卷,是熬,是从一大堆资源更差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。

他们以为进了大学就能靠实力说话了,可现实很快给了他们当头一棒:

在宿舍,别人聊球赛、聊股票、聊音乐节,他们插不上话;

在课堂上,有些同学一张口就能输出、提问、抛出观点,自己却连发言都语无伦次;

到了职场,明明干得多,汇报时却说不清楚,结果还不如那个擅长包装的同事升得快。

于是他们开始退缩。

“我不擅长社交”“我不喜欢说话”“我不适合竞争”……这些话不是他们真实的性格,而是一种保护机制。

他们自尊心强,又不知道怎么重新建立安全感,只能躲在“沉默”和“独立”里。

你以为是性格问题吗?

no。

其实是从没经历过“表达-失败-再表达-获得掌控”的训练曲线。

不是你能力不行,是你没学过而已。

而有钱人家的孩子,从小就跟着父母见各种场面、吃各种饭局、看各种处理方式。

他们只是比你早学了十年而已。

改变的起点,永远不是“想明白了”,而是“赢过一次”。

01

你得赢一次,哪怕是一件小事

真正的自信,从来不是想出来的,也不是别人鼓励出来的,是你用手、用脑、用行动,亲手解决过一个问题。

你靠自己减了10斤,你写了一篇文章被点赞上百,你靠副业赚了1万块,你成功在会议上表达了立场。

哪怕只有一次,它都会成为你心里的一个锚点:

“我不是废物,我可以的。”

我认识一个博士同学,安徽农村出来的,家里条件很一般。他刚来读博的时候,是真的特别老实,开会从来不主动说话,导师提个问题,他总是笑一笑说“我再查一查”。

他英语不好,每次写论文都要查着翻译软件改几遍。刚开始那半年,他状态特别差。实验做得慢,被导师点名批评好几次,课题进展落后,连开组会都要提心吊胆。组里有个嘴比较碎的同学还说他“就一考进来的苦娃娃,情商太低”。

他听见了,也没反驳,回宿舍就一个人埋头写代码、看文献。有时候我半夜两点还能在实验室看见他,拿着图像分析结果一行行对。

但真正开始转变,是从第二年开始。

那年导师有个急项目,别人都不愿接,太难了,数据量大、问题也杂。他咬咬牙说:“我来试试。”硬是两个月不休息,靠一堆查出来的国外资料、自己写的小工具,啃下来了。

他第一次在会议上站着讲了20分钟,全英文答辩,PPT一页一页放出来,逻辑清晰,语速稳定,台下导师点了点头。

从那天起,他整个人的气质都变了。

他开始主动发言了,敢拒绝不合理的安排了,也敢跟老板谈判了:“我觉得这个方向意义不大,咱们要不要试试这条路径?”

组里的人也变了口风,开始说他“狠角色”“干活有章法”。

后来他毕业,一篇文章发了顶会,直接拿到外企的offer,年薪翻了几倍。

他说:“我现在不怕了。我知道,就算出了问题,我能自己解决。”

这句话我记了好久。

真正的自信,不是你觉得别人不会看不起你了,而是你遇事再大,你都知道你能搞定。

02

自信,不是别人夸你,而是你能闭环

老师夸你一次,你心情好半天;同事表扬你一句,你工作就有劲儿;朋友圈点赞一多,你觉得“我还行”。

这种自信,确实很容易获得,但也特别脆弱。

只要没人夸你,没人点赞,你又开始怀疑自己了。

别人一个冷眼、一句否定、一次忽略,就能把你瞬间拉回“我是不是不够好”。

但你去看真正自信的人,他们的状态完全不一样:

没人点赞,他们照样写;

项目延期,他们照样复盘;

别人不认可,他们照样推进。

为什么?因为他们的判断标准,不是别人怎么说,而是我有没有把这件事闭环。

闭环的意思是:我设定目标 → 我去执行 → 我解决问题 → 我交付成果。

哪怕过程没人看见,但我自己知道——我做成了,我值这个价。

你必须从“别人眼里的我”切换成“我眼里的我”。

你得建立自己的反馈系统,而不是永远活在别人的评价系统里。

举个简单例子:

你连续一个月,每天写一篇文章,没人点赞也没关系。因为你知道,你已经做到了“每天写作”这件事本身。

这是你的闭环。

又或者,你自己策划一次小型讲座,来了三个人,但你完成了从准备到呈现的全过程,这也是闭环。

而一旦你开始有了几次“自己设目标 → 自己搞定”的体验,你会慢慢发现:

原来我不是靠别人肯定才有价值,我做成一件事,本身就足够让我自信。

03

写作,是最便宜、最有效的自信练习场

前面讲的两个方法——赢一次、闭环一次——听上去有道理,但很多人看到这就卡住了:

赢什么?赢谁?闭环什么?我又没在搞科研,也没在创业,日子平平淡淡,我根本找不到确定性的执行方案。

看一看,觉得很对,然后转头就算了。

这很正常。

很多人不是不愿意改变,而是找不到一个“具体可做”的切入点。

但你有没有想过,写作,就是你可以立刻开始、立刻练习的那个切口?

对大多数缺乏自信的人来说,写作,是最安全、最便宜、最低门槛的一种“自我练习”。

因为弄明白一些人生道理,让大脑更清晰,就会越来越有掌控力,越来越自信。

它不需要场地,不需要成本,不需要他人配合,甚至不需要你提前“准备好”。

只需要你今天坐下来,写下你真实的想法,就够了。

你可以写今天为什么不开心,写你想变得自信的动机,写一次失败的经历,写你小时候压抑的场景,写你对某个困境的思考。

哪怕没人看,也没关系。

写作最重要的功能,从来不是“让别人看到”,而是“让你自己看到”:

你看到自己原来这么在意外界评价;

你看到原来你并不是沉默寡言,只是没找到安全的表达方式;

你看到原来你很多“性格问题”,其实都是“压抑已久的表达问题”。

写着写着,你会发现,文字里的那个你,比你想象中清晰、坚定、有方向。

更重要的是:写作还能帮你建立“表达肌肉”。

你在文字里试着表达一次拒绝,现实中就更容易说“不”;

你在文章里清晰讲清一个观点,现实中就更敢说出你的立场;

你在公众号里记录成长轨迹,哪怕没人点赞,也能慢慢看到自己的改变。

长期写作的人,都会有一个变化:他们越来越清楚自己,不容易被他人左右。

这,就是自信的土壤。

喜欢文章就点亮小红心❤️吧!

📚 推荐一本好书:《自卑与超越》

阿德勒写给所有“觉得自己不够好”的人。它会告诉你:自卑不是缺陷,而是改变的起点。自信,也不是赢别人,而是超越过去的自己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Powered by 网上最正规的快三平台最高邀请码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